哈啾~每當換季、天氣溫度變化或是半夜、清晨之時,你的鼻子就成了最靈敏的感知器嗎?過敏打出大大的噴嚏與綿延不絕的鼻水就像影子一樣,在你身旁如影隨形,讓你備受困擾嗎?這些鬧心事都是「過敏性鼻炎」惹的禍!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鼻腔氣道過敏性炎症」近幾十年來,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常見的解決辦法不是避免與過敏原接觸,就是以藥物控制症狀,你所不知道的是,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表明,原來「好菌」對於改善過敏性鼻炎佔有一席之地。

 

大部分的研究顯示,給予過敏性鼻炎患者補充好菌,可透過促使免疫系統調節,進而調控發炎因子平衡。另外在《臨床感染期刊(Clinical Infection Diseases)》亦針對患有過敏性鼻炎的哮喘兒童發現,補充好菌可使發炎因子顯著降低,因此,補充好菌對於患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兒童具有臨床益處。

 

而好菌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定義為「活的微生物」,人們必須吃入足量好菌,才能通過胃、膽囊、胰臟的消化後存活下來,並且進入腸道微生物生態系統定殖,開始生長並且發揮效用。

 

但是好菌種類繁多,不同的好菌影響宿主的機轉與功能大都有所不同,並非所有的好菌都具有「抗過敏」的功能。因此,當我們在挑選可改善過敏性鼻炎相關的好菌時,消費者可以依循以下五個指標進行選擇。

 

好菌挑選五大要點

 

一、挑選「有效菌種」

在菌種中,挑選針對性的有效菌種,能預防過敏性鼻炎複發、減輕症狀的嚴重程度,並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菌種中英對照表***

中文名 英文名
嗜酸乳桿菌(俗稱A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乾酪乳桿菌(俗稱C菌) Lactobacillus casei
鼠李糖乳桿菌(俗稱LGG菌)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約式乳桿菌 Lactobacillus johnsonii
加氏乳桿菌 Lactobacillus gasseri
克勞氏芽孢桿菌 Bacillus clausii
長雙歧桿菌(俗稱比菲德氏-龍根菌、B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

 

二、觀察產品成分中含有哪些「添加物」

1.許多廠商經常為了增加消費者適口性而添加代糖或是調味果汁粉等人工添加物增添甜味。

2.在打錠或包埋時,有些業者添加玉米澱粉增加重量等都是常見的問題。

有鑒於上述兩點,選用好菌補充時要特別注意成份內容表含有哪些原料,慎選並且多比較,以免調理身體不成,反倒增加負擔唷

 

三、劑型的「製造技術」

建議好菌保健食品之口服劑型以粉狀與膠囊為佳,因為錠狀劑型的製程中必須經過高熱加壓才可打成錠狀,好菌存活不易,容易死亡。

 

四、保護好菌的「包埋技術」

選擇利用包埋技術將好菌完整包覆起來的方式,以確保好菌能夠順利通過胃酸、膽鹽等消化液並抵達腸道定殖。

 

五、了解「個人體質」

好菌在中醫上屬於偏寒涼的食物,若您的體質偏寒涼則不建議單獨補充腸道好菌,可以挑選含有其他可增加溫性的複方作為選擇。

 

還在為了流鼻涕、打噴嚏、鼻癢、咳嗽、呼吸困難、流淚、皮疹、皮膚乾燥、蕁麻疹等這些全年或換季過敏性症狀受苦嗎?現在讓好菌幫您預防以及抗擊過敏吧!

 


 

參考文獻:

1.

Asher MI, Montefort S, Bjorksten B, Lai CK, Strachan DP, Weiland SK, et al. (2006). Worldwide time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symptoms of asthma, allergic rhinoconjunctivitis, and eczema in childhood: ISAAC Phases One and Three repeat multicountry cross-sectional surveys. Lancet, 368, 733–43.

2.

ui Yang, Zhi-Qiang Liu, and Ping-Chang Yang.(2013).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with Probiotic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N Am J Med Sci, 5(8), 465–468.

3.

Nogueira JC, Gonçalves Mda C.(2011). Probiotics in allergic rhinitis. Braz J Otorhinolaryngol, 77(1), 129-34.

4.

Ozdemir O. (2010).Various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biotic strains in allergic disorders: An update from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data. Clin Exp Immunol, 160, 295–304.

5.

Walker WA.(2008).Mechanisms of action of probiotics. Clin Infect Dis, 46(Suppl 2), S87–91.